达翔国际海运 达翔国际海运
行业资讯
只为提供更好的国际物流方案
首页 > 行业资讯 > 国际海运船舶报废政策:环保要求与补贴措施

国际海运船舶报废政策:环保要求与补贴措施

2025-10-26 11:10:20
阅读量:2
作者:
来源:成都国际海运

国际海运船舶报废政策:环保要求与补贴措施

国际海运船舶报废政策:环保要求与补贴措施

国际海事组织(IMO)通过的《香港国际安全与环境无害化拆船公约》(HKC)将于2025年6月26日正式生效,标志着全球船舶报废进入规范化时代。该公约要求500总吨及以上船舶必须持有国际有害物质清单(IHM)证书,并在拆解前完成最终检查,确保船舶拆解过程符合环保标准。作为全球四大拆船国,印度、孟加拉国、巴基斯坦和土耳其已率先批准公约,推动拆船行业向安全、可持续方向转型。

环保要求贯穿船舶全生命周期。根据HKC规定,船舶从建造阶段需使用低毒材料并编制IHM清单,记录船体、设备中的石棉、重金属等有害物质。在运营阶段,船舶需定期更新IHM报告,确保数据准确性。拆解阶段则要求拆船厂持有主管当局颁发的《拆船回收授权文件》(DASR),并配备防污染设施。欧盟第1257/2013号拆船法规(EU SRR)进一步强化监管,要求悬挂欧盟旗的船舶必须在欧盟认可的拆船厂拆解,违者将面临高额罚款。DNV海事首席执行官指出,这些法规旨在减少工人职业暴露风险,防止拆船过程中的土壤、水源污染。

补贴政策成为推动船舶更新的核心动力。中国交通运输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《交通运输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补贴实施细则》,对提前报废内河货船(船龄15年以上)、沿海货船(船龄20年以上)的船东给予差异化补贴。若船东将报废船舶更新为新能源动力船,补贴标准最高可达3200元/总吨;仅报废不更新,平均补贴为1000元/总吨。欧盟则通过“创新基金”支持绿色拆船技术研发,对采用机器人拆解、封闭式破碎等技术的企业提供资金援助。韩国政府推出的“船舶绿色更新计划”,对报废老旧油轮并新建液化天然气动力船的船东,给予船舶造价20%的补贴。

技术与产业协同升级是政策落地的关键。中国要求新建新能源船舶的主推进动力必须为液化天然气、甲醇、氢燃料等清洁能源,且燃油替代率需达50%以上。为配套新能源船舶运营,长江、珠江水系已建成23座电动船舶充换电站,并规划建设甲醇加注站。挪威通过“绿色航运计划”,要求2030年前所有新建船舶实现零排放,同时投资建设全球首个氨燃料加注网络。DNV发布的《船舶回收安全和环保指南》强调,拆船厂需采用负压吸尘、水雾降尘等技术控制粉尘排放,并对含油废水、废旧电池等危险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。

国际海运船舶报废政策通过环保标准与经济激励的双重驱动,正在重塑全球航运业格局。从IHM清单的强制实施到新能源补贴的差异化设计,从拆船技术的智能化升级到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,政策体系正推动行业向绿色、安全方向加速转型。这一进程不仅关乎海洋生态保护,更将成为全球航运业竞争力重构的重要契机。

 

​​​版权所有©成都达翔国际海运 蜀ICP备1301406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