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际海运船舶保险政策更新:战争险与海盗险覆盖范围
2025年,全球海运保险市场因红海危机、波斯湾紧张局势等安全事件持续震荡,船舶保险政策尤其是战争险与海盗险的条款调整成为行业焦点。国际航运组织BIMCO、伦敦联合战争险委员会(JWC)及中国保监会等机构近期密集修订相关条款,重新界定高风险区域划分、保费计算机制及责任边界,推动船舶保险从传统风险覆盖向动态风险管控转型。
战争险:高风险区域保费动态化与责任细化
战争险作为船舶保险的核心附加险,其覆盖范围与保费机制在2025年迎来重大调整。JWC发布的JWLA024清单将红海、波斯湾、亚丁湾等区域列为“列名风险区”,船舶进入这些区域需额外支付保费,费率依据局势严重程度按0.4%1%船舶价值浮动。例如,红海航线保费在2025年第三季度从0.4%飙升至1%,单次航程保费成本增加数百万美元。
条款责任方面,战争险明确排除核武器爆炸、政府征用及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间战争的损失,但扩展覆盖常规武器(水雷、鱼雷、炸弹)触碰爆炸、战争遗留物爆炸等场景。同时,政策引入“自动终止”机制:若船舶进入JWC列名风险区超过72小时未通知保险公司,或冲突升级导致风险等级变更,保险人有权调整费率或终止保障。这一变化迫使船东需实时监控航行区域风险,并通过保险经纪人提前锁定费率。
海盗险:从附加条款到独立险种的演进
海盗险的定位在2025年发生根本性转变。传统上,海盗风险多通过战争险附加条款覆盖,但2025年BIMCO修订的租船合同条款明确将海盗行为列为独立承保风险,涵盖登船劫持、船员绑架、货物掠夺等场景。值得注意的是,海盗险不覆盖赎金支付,但赔偿因海盗袭击导致的船舶物理损坏、共同海损分摊及绕航产生的额外燃油费用。
实务中,海盗险的投保逻辑与战争险形成互补。例如,一艘从新加坡驶往鹿特丹的集装箱船,若选择绕航好望角避开红海高风险区,其战争险保费因航线调整而降低,但需单独投保海盗险以覆盖印度洋海域的海盗威胁。数据显示,2025年全球海盗袭击事件中,78%发生在非洲西海岸与东南亚交界水域,推动保险公司将这些区域纳入海盗险“必保范围”。
政策协同:风险对冲与供应链韧性
战争险与海盗险的政策更新,本质上是保险业对地缘政治碎片化的响应。船东需通过“战争险+海盗险+延误险”的组合投保,构建覆盖物理损失、时间成本与运营中断的三维保障体系。例如,某欧洲航运公司为旗下油轮投保时,采用“战争险基础费率+红海区域附加费+海盗险浮动费率”的分层定价模式,使单船年保费支出从2024年的120万美元增至2025年的180万美元,但成功规避了3起潜在的海盗袭击与2次航线调整风险。
全球海运保险政策的更新,标志着风险管理模式从“被动承保”向“主动防控”的跨越。战争险与海盗险的条款细化、区域动态定价及险种组合创新,不仅为船东提供了更精准的风险对冲工具,也倒逼航运业加速数字化风控能力建设。未来,随着AI风险预警系统与实时保险定价模型的普及,海运保险或将从“事后赔偿”转向“事前预防”,为全球供应链注入更强的韧性。
版权所有©成都达翔国际海运 蜀ICP备13014066号